蕉岭法院:巧用“示范诉讼+类案调解”机制,让“巴掌田”变“连片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5:05:00    

“土地统一平整后,这里都种上了玉米苗,150多亩土地,盘活啦!”蕉岭县三圳镇顺岭村村委书记钟双英兴奋地说。

顺岭村平整前的土地。蕉岭法院供图

半年前,这里的樟树还东一片西一片,将100多亩的土地切割得零零碎碎,遮天蔽日的樟树下,周围植物常年不见阳光,蔫头耷脑,荒草比人还高。如今,一片片平整宽阔的农田,一颗颗绿油油的玉米苗整齐排列,温暖的阳光透过云层,轻盈地洒落在田野之间,翠绿的叶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长势喜人。

难题:十年樟树挪不动

“他的树挡住了光,树根也钻过来,我的田根本无法种东西。”陈某忠气愤地说。“你的田在我两块地中间,采光哪有问题?真遮挡到的话,你砍掉伸过去的树枝呀。”陈某文囔囔道。

“我们与陈某文多次协商,每次他都承诺会移树,但总是没了下文。”“陈某文还欠着我们好几年的田租呢。”在顺岭村“示范诉讼+类案调解”巡回审判现场,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讲述自己的难题。

据了解,陈某文于2011年承租了10多户村民的耕地用于培育樟树,间隔种植面积达10多亩。后因市场低迷苗木滞销,小树苗逐渐长成10米多高的大树,树盖遮蔽阳光,树根蜿蜒绵亘,导致“左邻右里”的农作物无法生长。因陈某文始终未积极处理,陈某忠遂诉至法院。

新铺法庭接到陈某忠的诉讼后,庭长张彬洛第一时间组织干警到案涉土地进行现场勘验。经过勘验,被告种植的樟树紧挨着原告的耕地,樟树根深叶茂,确实影响了原告耕地内种植的农作物的采光、生长。

在现场勘验过程中,张彬洛注意到附近存在分片间隔种植的樟树林。经进一步核查确认,该片樟树系陈某文同期栽种,但由此引发了多重矛盾:其中10余户村民因树木遮挡影响采光权,正筹备对陈某文提起诉讼;另有10余户则因土地租赁费用问题与陈某文产生争执,双方矛盾持续发酵。

“案情都比较简单,一纸判决不难。但这20多户村民与陈某文的矛盾,是日积月累的琐碎摩擦,判决未必能彻底消弭纷争。”张彬洛心里很清楚,这些矛盾若是得不到实质性化解,进入执行阶段强制移栽树木难度大,且耗时耗力。如何“一揽子”解决问题,成了张彬洛的案头事。

破题:“巴掌田”变身“连片田”

“这些矛盾有好几年了,我们调解过很多次,但都没能解决。主要因为近年苗木销售行情惨淡,移栽费用高,陈某文愿意调解但又无力移栽并复耕。”走访中,村干部详细地告诉张彬洛这些矛盾纠纷的前因后果。在了解到矛盾症结及发展经过后,张彬洛决定转变办案思路,寻求第三方协助。

“如果樟树都移除了,这150多亩的耕地可就连成整片,整齐咯。”村民随口一句感慨,本是无心之语,却如石子投入张彬洛心湖。当前,蕉岭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县之一,何不乘着这股东风,盘活这片土地,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呢?说干就干,张彬洛迅速联系三圳镇政府、县自然资源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召开现场协调会。

“这些樟树将这片耕地‘拦腰’切割成碎片地,若整合,南北贯通有150多亩地。之前,我们也想将这块耕地列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但也是因樟树问题未能得到推进。”三圳镇党委副书记张伟凇指着眼前的一片耕地叹息道。“复耕、改良这大片的土地,仅靠村民的力量难度还是很大的。”“这片耕地近河、近路、近城,优势很明显。”“但是现在正值夏季,不宜移栽树木。”望着眼前荒草丛生的耕地,大家心中满是可惜,但也更激起了整治的决心。

蕉岭法院联合三圳镇政府、县自然资源局召开树木迁移暨耕地集中整治专题研判会。蕉岭法院供图

如何移栽樟树?如何平整土地、改良土壤?适合种植什么农作物?现场会上,大家提建议、商对策,一起研讨方案,最终形成以“土地平整+产业发展”为落脚点,“四统一”(即统一移植、平整、改良、种植)的初步方案。

方案雏形已成,但如何引导村民合理预判诉讼结果,如何依法平衡各方利益,说服村民主动参与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张彬洛决定开展巡回审判,邀请20多户村民旁听庭审,引导双方当事人、村民们合理预判诉讼结果;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及村、镇干部共同参与调解工作,并适时提出解决方案。“这土地整治后还是我们的吗?”“统一平整耕种后,这收益怎么分配?”调解现场,面对村民的提问,张彬洛、张伟凇等人耐心细致地从农田保护、与邻为善、振兴乡村等角度分析利弊,释法明理。

“他不交田租也不移栽,我们既没法耕种也没法出租,都好几年了。如今政府牵头协调统一移栽、平整、改良,这是再好不过的事了。”一番解释后,第一个愿意“吃螃蟹”的是村里的“叔公头”陈伯。“村里现在还在田里劳作的基本是中老年人了,都还是采用传统的耕种方式。如今有这么好的政策,有助于本村的发展,我们定要大力支持。”陈伯表示。村民们细算经济账,并在陈伯的带动下,村民最终同意将自家的耕地纳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区域。“这些树木就交给第三方帮忙移栽、复耕,权当支付相关费用。”一直在旁边默默听着的陈某文,权衡了一番,“另外,我会尽快凑钱支付清欠下的田租。”随着陈某文的话音落下,张彬洛舒了口气。

功夫不负有心人。巡回审判不仅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也促使20多户村民与陈某文当场达成和解,“巴掌田”变身“连片田”指日可待。

解题:撂荒地种上新玉米

“该案不仅仅‘一揽子’解决了村民们十多年来的矛盾纠纷,也为‘巴掌田’的综合整治提供了一个契机,对蕉岭镇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土地资源高效配置起到积极作用。”张伟凇对蕉岭法院主动延伸司法职能的做法,赞不绝口。

矛盾纠纷解决了,但事情还未了。因时值夏季,不宜移栽。且施工时,大型机械需经过其他村民的耕地。几经商榷,最终确定秋收后入场施工。“虽然案子结了,但还未施工移栽,我们要继续跟进,要一竿子插到底。”案件复盘总结会上,张彬洛如是说。

白驹过隙,转眼秋收已毕。联系施工队、开展外围工作、准备玉米秧苗,移栽、回填、平整、改良、挖垄、种植……“一碗泥巴一碗饭,我们农民就是见不得土地荒着。”陈伯看着挖机一挖一翻一推,土地就被抖擞疏松开来,他开心地笑了。经过半个多月紧锣密鼓地施工,这片“沉睡”的土地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一排排的玉米苗随风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充满希望与生机的故事。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近年来,蕉岭法院以求极致的精神做实定分止争,凝聚“1+6+N”的解纷合力,发挥“一竿子插到底”的劲头,将土地纠纷化解在田间地头。据悉,2024年以来,蕉岭法院新铺法庭在辖区三圳镇、新铺镇适用“示范诉讼+类案调解”源头化解纠纷272件,新收诉讼案件同比减少34.96%。“向前促进纠纷源头化解、向后促进纠纷实质化解,把定分止争做深、做实,张彬洛法官做到了!”说起案涉土地的综合治理始末,张伟凇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延伸

蕉岭如何“点土成金”

土地,是经济发展之本。寸土寸金关乎着国计,一垄一亩承载着民生。近年来,蕉岭着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土地集约高效利用,产业发展蓬勃兴旺,让全域整治“一子落”,推动乡村振兴“满盘活”,实现良田更加集中连片、山水更加和谐相宜、生活更加舒适宜居。

化零为整▶▷

耕地集中连片整治

早春三月,万物复苏。新铺镇同福村千亩标准蔬菜种植基地绿意盎然,不时有几只白鹭被这片生机勃勃的“绿色湿地”吸引,翩翩飞来。

近年来,蕉岭着力推动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图为新铺镇同福村千亩标准蔬菜种植基地。 通讯员 丘林强 摄

“这些土地是我们同福村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成果。”同福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曾艳忠自豪地告诉记者。

说起土地整治带来的好处,村民曾伟清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我在这里运送青菜,每天有一两百元的收入。还有3亩多田地出租,一年能拿到2000多元。”有工做、有田租,曾伟清感到很满足。

曾经零碎分散的土地如今变得规整有序,为高质量发展铺平了道路。通过土地综合整治,耕地面积扩大了,土壤肥力提升了,村民从土地流转中获得的收益也实实在在地增加了。

“以前村里的土地零散破碎,收益低,村民不愿种地,大都外出务工。也没有企业愿意来承包,土地就这样撂荒了。”曾艳忠介绍道。

转机出现在2021年,新铺镇入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乘着这股东风,同福村党委探索推行调田、汇田、增田、聚田“四田”模式,让“小田”变“大田”,发展农业产业。

土地集约是难题,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同福村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变,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由村党委担保,动员17个村民小组492户村民将土地“交”给村集体,预集约了土地1000亩。

这千亩土地,吸引来了企业发展“粮菜轮作”种植。通过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企业,“预集约”变为“真流转”,实现从1400多块碎片土地到8块连片良田的蝶变。

优化布局▶▷

探索多元发展路径

山水依旧,收纳的是蕉岭的绿水青山,腾挪的是合理的产业布局。

同福村联合周边村,聚集2000多亩土地,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曾艳忠告诉记者,通过打造基地,同福村的土地租金从400元/亩提升至600元/亩,创造了120多个就业机会,带动村民务工,为村集体和农户增收近500万元。

深耕厚土以待凤栖,破旧立新以铸筋骨。2024年9月,同福村入市成交一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这是梅州市首宗进入公开土地市场交易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作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国家级试点县,蕉岭已出台的入市配套政策和操作流程的落地实施得到成功验证,入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此次交易不仅拓宽了集体收入来源,还将导入电商产业,创造联农带农效益。

经过新铺镇试点探索,蕉岭获省自然资源厅批准全县铺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进以腾挪存量地、盘活闲置地、集聚宅基地、入市集建地的“四地”模式,盘活闲置低效建设用地。

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梅州市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打开了其他县区对土地利用布局和利用方式调整优化的思路。

节地提效▶▷

盘活村庄存量资源

在长潭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同样带来了喜人变化。

隐于长潭水库碧波深处的百美村,白墙黛瓦的客家特色电梯房矗立眼前。

长潭镇百美村复初新村。 通讯员 丘林强 摄

“以前村里破旧房屋多,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造成土地闲置。村党支部利用拆旧复垦政策,带动村民拆除危旧房屋6000多平方米,规划建设了2栋电梯房的复初新村。”长潭镇百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展锋说。

起初,工作的推进并不顺利。虽然这些房子大多空置,但也是村民对家乡的唯一寄托,要统一折旧并退出建设用地,村民们难免顾虑重重。

“为了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我们开了近20场会议,听取群众的诉求,讲解政策,每场会议都做好详细的记录。”百美村朱仔畲自然村村民理事会会长赖辉拿出厚厚一沓的会议记录本,每一次会议的内容都清晰记录在案。

开会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上门进行沟通协调。“百美村党支部挨家挨户做工作,由党员带头,这才建起了复初新村。”长潭镇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左伊告诉记者。

如今,蕉岭全县已形成长潭“复初新村”、新铺“象岭新村”、文福“岌湖新村”和广福叶田“杨屋新村”4个宅基地改革示范点。

来源 南方日报 南方+

记者 陈萍

通讯员 徐玮珍 利静荣 黄丹萍 马明 丘伟刚

【作者】 陈萍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

二手车老板伪造车源、谎称“内部渠道”,诈骗同行100多万元04-03

漯河市心血管病医院(市六院):驻村义诊添新绿 帮扶行动惠民心04-02

聊城市东昌府区创新“野菜+”生态农业 亩产效益过万元04-01

蕉岭法院:巧用“示范诉讼+类案调解”机制,让“巴掌田”变“连片田”04-01

低头种地,抬头看粉丝!村播何以火?03-31

【乡村振兴看昭平】茶苗新植正当时 产业发展促增收03-19

划拨用交多少钱01-20

小池长列土地被征收多久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