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车财观

当5G基站如雨后春笋般铺开,移动数据洪流席卷全球,物联网设备以指数级渗透生产生活,整个行业正站在范式重构的临界点。人工智能、云计算与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让竞争维度从单一技术指标转向生态系统的整合能力,从硬件性能的较量升级为场景价值的深度挖掘。
在这场变革中,传统通信设备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技术跨界融合催生出几何级增长的复杂度,网络安全威胁随技术迭代不断升级,而数字化转型的投入与回报失衡更成为行业普遍痛点。在全球通信产业加速向5G、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中兴通讯作为国内通信设备领域的核心企业之一,开辟出了一条独特的突围路径。
技术积累与全球化双轮驱动
在通信行业进入技术迭代的新周期中,中兴通讯的生存逻辑始终围绕“技术自主”与“全球化韧性”展开。作为国内通信产业全球化最成功的代表之一,其优势不仅体现在研发投入的持续性,更在于对复杂国际环境的适应性。这种双重能力使其在5G时代成为全球市场不可忽视的参与者,也为应对供应链风险提供了独特支撑。
一方面,中兴通讯通过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和自主化技术突破,在5G领域建立了领先的技术壁垒,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基石。财报数据显示,中兴通讯2024年的研发为240.3亿元,占营收比例约20%,2019年至2024 年,六年累计研发费用达到了1170.7亿元。
与此同时,据财报的另一组数据,中兴年内斩获3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5G标准必要专利有效家族数量稳居全球前五,AI专利申请超5000件。长期坚守的技术研发投入令中兴通讯在5G基站、核心网设备及行业解决方案中占据先发优势。技术自主权的强化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增强了客户对技术迭代的信心。
另一方面,中兴通讯通过“新兴市场深耕+发达市场突破”的双轨策略,构建了多元化的全球业务结构,在有效分散地缘政治风险的同时,还提升了市场渗透率。财报显示,中兴通讯2024年国际市场营收392.9亿元,占比32.4%,数据中心业务海外市场订货同比增长超100%。
在国际化业务稳健增长背后,离不开中兴通讯的本土化运营。中兴正通过在不同地区建立本地化运营团队,逐步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比如,在欧洲市场,公司成功中标多个核心网项目;在亚太地区,与当地运营商达成深度合作,提供定制化5G专网服务。这种分散化布局不仅规避了区域政策波动风险,还通过属地化管理增强了跨文化运营能力。
除此之外,中兴通讯通过整合硬件、软件与行业应用的全链条能力,为工业、交通等领域提供差异化价值,开辟了高附加值的第二增长曲线。不同于传统设备商的硬件销售模式,中兴打造了涵盖5G基站、边缘计算、云平台及行业应用的完整生态链。在工业制造领域,其“5G+工业互联网”方案助力企业实现设备预测性维护和流程优化;在智慧交通领域,车联网模组已部署于多个自动驾驶测试区。此类垂直整合能力使其能够获取更高附加值的解决方案利润,而非局限于低毛利的硬件竞争。
光环之下的隐忧浮现

尽管中兴通讯在技术创新与全球化布局上展现出韧性,但其发展路径并非毫无荆棘。从供应链卡脖子风险到高端市场品牌壁垒,再到国内科技企业在高附加值领域突围的共性困境。唯有正视短板,方能探寻破局之道。
首先,中兴通讯虽通过自研芯片和供应商多元化缓解外部封锁,但关键元器件仍受制于美欧技术管制,供应链韧性面临极限压力测试。尽管中兴通过自研芯片和多元化采购分散风险,但关键元器件仍存在“卡脖子”隐患。美国商务部2022年更新的实体清单规定,限制使用美企技术的代工厂为中兴生产芯片,这直接威胁到7nm以下先进制程的获取。此外,光刻胶、高端射频器件等仍依赖日本、欧洲供应商,地缘政治摩擦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例如,近年全球疫情导致的物流延迟曾造成部分区域市场供货受阻,凸显了供应链的脆弱性。
其次,欧美市场对中兴的“低成本供应商”标签根深蒂固,叠加政治因素干扰,使其在高端市场拓展中陷入“进二退一”的胶着状态。虽然中兴在欧洲部分国家取得突破,但在北美市场仍被严格排除在主流运营商合作名单之外。根据Dell'Oro Group数据,2022年中兴在全球无线设备市场份额仅为10%,不足华为的三分之一。全球市场份额的增长面临原有巨头的挤压,价格敏感市场的议价能力受限。如何扭转“低成本供应商”形象,成为其高端化转型的关键障碍。
最后,中兴通讯为争夺市场份额采取的价格竞争策略,正在侵蚀其利润率,而研发投入的刚性需求进一步加剧了盈利能力的结构性矛盾。近年来的激进价格策略导致中兴通讯的毛利率持续下滑,主设备价格战甚至蔓延至软件服务领域。全球通胀导致的芯片涨价和物流成本上升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这种“以价换量”模式恐难持续。
从技术竞赛到生态博弈

当5G建设进入中场战事,行业竞争的焦点已从单一设备性能转向生态体系构建。开源技术的崛起、商业模式的颠覆性创新,以及地缘政治对技术标准的渗透,共同塑造着中兴通讯的未来生存空间。如何在存量市场中挖掘增量价值,成为中兴通讯必须回答的战略命题。
一来,随着全球5G建设进入中后期,运营商资本开支趋向保守,中兴通讯需通过服务化转型和能耗优化方案,在存量市场中挖掘新增长空间。随着全球5G基站部署进入中后期,运营商资本开支趋向保守。在此背景下,设备商纷纷转向“服务化架构”(SBA),通过提供AI驱动的网络自动化工具创造新价值。中兴推出的“数字星云”平台,试图将5G与云计算、AI深度融合,但面临与微软Azure、亚马逊AWS等云巨头的技术兼容性挑战。
二来,开源技术对传统通信设备商的商业模式构成根本性挑战。开放无线接入网架构的兴起正在改写行业规则,传统设备商依赖专用硬件的高利润模式受到冲击。中兴通讯虽加入开放生态联盟并推出兼容产品,但其软硬一体化的基因与开源文化的适配仍需时间验证。
此外,6G预研、卫星通信、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的布局,或将决定其在下一代通信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能否在技术自主与全球化合规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成为破局的关键。
事实上,中兴通讯的成长轨迹折射出国内科技企业的典型困境与突围路径:从跟随者到并行者,再到试图定义游戏规则的挑战者。中兴通讯的技术积累与全球化实践值得肯定,但供应链脆弱性和品牌天花板仍是制约因素。在通信产业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深耕的新阶段,唯有持续强化创新纵深、重构商业生态,方能在大国博弈与技术革命的双重变局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文章:
深圳兄弟突围,100亿跨境生意重构04-14
“天塌不下来” 海关总署: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04-14
“这是一次历史性机会!”关税突袭,基金经理如何应“战”?04-14
金价疯涨!黄金回收商家:不敢“持金过夜”,投资者排队变现!还有人利息都不要了,弃存单买黄金04-13
直面风雨 坚韧前行——我国外贸企业积极应对美国加征关税观察04-13
求是网评论员:深入推动科技开放合作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