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龚雪 王婧
具身智能机器人、手术机械臂、AI医生……4月8日,在2025第七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上,一大批AI+医疗新产品亮相,让观众沉浸式感受AI赋能大健康的科技创新成果。
超声具身智能机器人亮相
一条转动自如的机械臂,连接超声机,能精准扫描探查就诊者躯体部位,将纷杂数据传至“大脑”——数据处理器进行分析,进行诊断。库柏特超声机器人的展台上,不断有观众上前体验。
“这款机器人可以包揽超声检查的全流程,自主完成超声机参数调节、耦合垫放置等。”武汉库伯特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扫查过程中,实时分析超声影像中的脏器和病灶情况,迅速生成规范化超声检查报告,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依据。”这款机器人,不仅能缓解基层医生不足的问题,还能解决超声扫查过程中不够标准化、规范化的问题,让超声扫查变得更简单、更普惠。
不仅如此,超声机器人还能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高质量超声服务,有效减少患者排队时间。据悉,这款具身智能超声机器人是全国首台同类型机器人,未来它可以在医疗和养老机构中得到广泛应用。
脑机接口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本届健博会上,一批脑机接口企业纷纷携最新研究成果和产品集中亮相。
依瑞德集团展出的fNIRS-TMS(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联合经颅磁刺激)多模态联用技术,吸引了不少专业观众的驻足咨询。依瑞德集团总裁蔡胜安介绍,公司自主研发的fNIRS-TMS技术首次实现对大脑活动的“动态监测”与“精准干预”一体化,实现了“输入-输出”的闭环诊疗,能实现个体化精准干预和评估,提升康复效率。
衷华脑机展出了两款脑机接口产品,分别是高通量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HIM60000系列和柔性硬膜外脑机接口系统——FIB2000系列。“HIM60000系列的最大通道数达到65536,通道数是马斯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的20倍。”衷华脑机产品部经理梁彦峰介绍,为了研发该系统,企业每年投入数亿元经费,4年多时间里,研发团队持续攻坚克难,推进电极制备、信号采集芯片、解码算法、动物实验等协同优化,让脑机接口从实验室迈向临床。
手术机器人成为医生的得力助手
“这是我们最新的脊柱创伤一体化骨科手术机器人。”联影智融骨科科研合作负责人介绍,这台机器人能在术前形成智能决策、术中精准导航定位,未来将成为骨科医生的得力助手。此外,在联影集团展位,还有“元智”医疗大模型、智能体,智慧心血管慢病管理整体解决方案等多款数智化创新成果亮相。
在健博会“新品牌、新标准、新成果”发布会上,人工智能数字化生物样本库、基于多模态人工智能技术的骨科嫦娥智慧服务平台等AI+创新项目入选2025年度“三新”典型案例。其中,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与九州通医药集团共研的骨科嫦娥智慧服务平台,应用了AI、深度神经卷积及大模型技术,能自动识别并管理1万多种医疗骨科器械和耗材,能效提升30倍,上线数月已被200多家医院采用。九州通医药集团负责人表示,公司近年来对AI领域的投入呈持续增长的趋势,2024年全年研发投入预计超3亿元,重点布局数字化转型、智慧物流及医疗场景的AI应用,AI技术将成为公司创新业务的重要增长引擎。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相关文章:
阳新“头雁”陈平:从服装跨界农业 12年打造智慧农场04-11
湖南智能网联产业服务中心项目加速建设04-11
甲状腺癌位居我省癌症发病第六位,且年轻人发病率出现增长!04-10
长庆油田采油八厂樊学生产运维中心:打好春季上产"组合拳" 跑出生产“加速度”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