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清远传》首次专家学者交流活动会
“针对清远本土文化挖掘的文化成果很多,《清远传》作为一种传记新形式和新尝试,要更加突出清远、凸显清远,搭建出一个好的框架,全书就成功了一半。”4月15日,参加《清远传》首次专家学者交流活动期间,《清远古今》主编潘伟结合自身多年来的创作经验,对《清远传》的行文框架进行深入建言。
在潘伟看来,清远地域广阔、文化久远、民俗多元,尤其是清远建市之前八个县(市、区)的历史都不一样、也各有特色,如何在《清远传》将八个县(市、区)的历史和文化有机串联、清晰呈现出来,是未来工作中的一个难点。他认为,在《清远传》的序章就要写清楚,如何用文字立传、为城市画像,要让读者对清远的认识形成一个很清晰的“轮廓”,画出一条清晰的“主线”。
“例如,清城与清新是中心城区,英德和连州则是两个副中心,其他各地也各有特点,理好这样的脉络和主线,就会比较清晰。”潘伟说,在全文框架搭建方面,建议《清远传》要解构好、阐释好多个方面。
——岭南文明起源地。从英德牛栏洞遗迹、英德青塘遗址、英德岩山寨遗址这一系列重大发现,都可以探源早期岭南人类演化与文化发展之路。清远也是岭南历史上的文化高地,由唐至清,从文豪到帝皇,一首清远道士诗被继作、追和千年;韩愈、刘禹锡在清远留下丰富的诗文,其中在刘禹锡的影响下,连州成为进士之乡,在唐宋时期 有着“科第甲通省” 之誉,还是“八景文化”的源头之一,当代也是有着“中国摄影之城”之称,清远获评首个“中国生态诗歌之城”。
——岭南最早开化之地。途经清远的秦汉古道是沟通中原与岭南的最早官道之一;北江文化也是一种开放包容、南北交融的通道文化,北江两岸留下丰富的山水诗和石刻。正是由于这样的水陆通道,韩愈、刘禹锡、米芾、苏东坡等文化名人来到清远,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使得清远较早得到了开化。
——改革创新的先行地。除了闻名全国的“清远经验”(在改革初期,广东省清远县以超计划利润提成的办法,扩大地方国营企业自主权,调动政府、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把经济搞活)。建市之初,清远就开展石灰岩特困地区和高寒山区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的迁移行动,探索了十八万山民大迁移的扶贫经验,至今在部分地区依然是行之有效的做法。清远还探索建设扶贫经济开发试验区(即如今的清远高新区),近年来还不断探索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吾州山水名天下。清远以山水闻名,有“山水清远 岭南绿都” 之誉,早在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就称连州“唯有千山画不如”,大文豪韩愈则赞连州“山水名天下”。绝美的山水也孕育了独特的“福地文化”,清远飞霞山和静福山是全国道家第十九福地和第四十九福地。
此外,还要做好清远本土历史名人、革命先驱等人物事迹的挖掘,包括一些不为人知的人物故事,如领导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的成宪孟事迹等。还要加强挖掘清远少数民族风情、非遗文化,以及各种各样的特色物产等。
“做好清远的城市宣传,我们是有底气的。框架搭好了就胜利了一半,做好《清远传》的编撰工作,非常有意义。”潘伟说。

相关
“像读故事一样读懂一座城,很期待”|专家学者纵论《清远传》项目
采写:南方+记者 陈国飞
摄影:南方+记者 曾亮超
设计:廖宇航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陈国飞;曾亮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
潘伟:框架搭好了就胜利了一半,要有清晰的轮廓与主线04-16
西安市曲江十四小携手西安文理学院开展数学史专项讲座联合教研活动04-15
陕西省工会职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现场观摩交流活动在三原县举行04-15
在苏州漫山岛,这样收藏春天04-15
皮影映童年,古韵润心间:市级机关幼儿园喜羊羊班家长进课堂带孩子走进奇妙的皮影世界04-15
精筑“青城样本” 让地摊经济更火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