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区新市镇新市村:一个被传统文化浸润着的村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17:54:00    

济南市济阳区新市镇新市村是一个被传统文化浸润着的村落。村子里有圆隆寺遗址、苏武断粮桥、新市遗址、无梁大殿、摩天岭等历史文化遗迹,还有村史馆、农家书屋、传统文化和非遗展室、新市大舞台、文艺活动室、新市舞蹈队、“庄户剧团”等文化设施和组织。

历史长河变化无穷,千年古村源远流长

新市村位于新市镇政府驻地,坐落在土马河南岸,东临大庄村,南面和西面有省道241线环绕,交通十分便利。新市村现有人口993人,267户,上千人的村子,街道整洁、马路笔直、环境优美,文化设施、健身器材配置齐全,村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处处浸溢着浓郁的田园风光。

新市“古都城”。据当地老人介绍,新市村在两晋南北朝时期曾是一座小型古城,人称“古都城”,也有人称是“古州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在挖井时,当挖到两米左右的深度,时常挖出蓝色古方砖,比现在的砖要宽,但较薄,上面有条形条纹,年代久远。现在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太平街道一古庙遗址处有一石碑,其中碑文曰:“在城西南方八里有村曰狮子张”。这里提到的城就是该村人们所说的古都城。

圆隆寺。圆隆寺始建于明代,它位于新市村东北角,土马河南岸,原有两间大殿,殿前立有四通碑,碑头镂刻有一飞龙,双目尽眦,虬髯长须,龙身盘绕,仿佛自天际腾空而来。碑身刻有碑文(无记载),石碑立在一卧伏石赑屃之上。现存有一个石赑屃和两个圆柱底座,在2017年被济阳区博物馆收藏。

苏武断粮桥。此桥位于新市村城北,简称苏桥。由圆隆寺遗址往西500米处,原有一月牙桥横卧在土马河上,旧传西汉苏武断粮于此,故而得名。苏武断粮桥在历史上很出名,有诗人赋诗:“河梁谁携手,属国恐传讹。持节汉家士,胡来旷野歌。偏教揽辔者,折柳伤情多。”原桥是一座石桥,宽不足3米,长近6米,是出入北门及跨河的唯一通道,济阳老八景之一——“苏桥曙色”就是指这座桥的美景,现在已由宽敞的混凝土景观桥所取代。

三皇庙遗址。在原古城北门外广场的北面,就是传说中的三皇庙遗址。三皇庙前广场上,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赶庙会的日子,方圆七八十里地的人们都云集于此,烧香拜佛、商品贸易、文化娱乐,连续五天,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无梁大殿遗址。位于村子北面,整个大殿由6块1.8米见方的石板砌成,南面两块中间留出一间距为门,东、北、西三面各立一块石板为墙,上面扣上一块为顶,在北面石墙上刻有“镇古老爷”像,供村民烧香供奉。传说此处有一泉眼通东海,为镇海妖而建此殿。在1944年解放之初,为破除迷信,大殿被拆除,石块被运到黄河大堤用于修筑堤坝。

新市遗址。新市村西700米处是新市遗址,现存有三个土台子,三个土台子之间相距均约50米。从东往西依次排列,一号土台子东西长21.3米,南北宽25.8米,高为2.1米;二号土台子东西长25.7米,南北宽22.7米,高为1.8米;三号土台子东西长20米,南北宽24.6米,高2米。遗址存有大量汉代陶片,为济南市黄河以北为数不多的、保存较好的汉代遗址之一,2013年12月20日被济南市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传统文化村落

建设“农家书屋”,为村民提供精神食粮。全国书博会期间,新市村连续两年联系书博会组委会为新市村捐赠图书4000多册;发挥市派第一书记的作用,协调市委宣传部各处室为村里捐赠图书500多册,建起了“农家书屋”,供村民学习借阅。

走出去学习经验,请进来传经送宝。先后组织党员到“济阳第一党支部”纪念馆接受红色教育;到山东手造济北展示中心、济北街道传统文化村参观学习传统文化;到商河面粉厂、商河玉皇庙镇参观学习蘑菇种植技术,提升乡村振兴发展理念;邀请山东财经大学文化旅游学院的教授、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的专家、学者,就红色文化、传统文化、乡村旅游等进行建言献策,为乡村文化旅游振兴添砖加瓦。

新市“庄户剧团”不断推出精彩节目。新市“庄户剧团”现有演员26人,大都来自附近村子,他们当中既有八十多岁的高龄老人,又有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吹、拉、弹、唱,个个都有一手“绝活”。现年75岁的老支书刘兴家是牵头人,作为老党员,他积极带头编排节目,亲自动手写脚本,先后创作了三句半《庆丰收》、小品《退彩礼》、表演唱《老两口学毛选》等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每到节假日,“庄户剧团”将自编、自导,好听、好看、好玩的文艺节目送进千家万户,这种原汁原味的文化“盛宴”,不仅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还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举办首届“非遗”文化节,传承传统文化。2024年5月,新市村协调济南市“非遗”文化传承协会,举办了新市村首届“非遗”文化节,邀请19位来自省、市的“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了各自的“绝活”,捏面人、制作糖画、雕刻等,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

建设新市大舞台,平时有演出,节日有“晚会”。2024年12月,依托村委会办公楼建设了新市大舞台,改造了文艺活动室,购置了音响设备,成为新市镇77个行政村唯一有大舞台、文艺活动室、“庄户剧团”的传统文化村落。今年1月9日,新市村协调山东省齐鲁文化促进会书画院、吕剧院、京剧院的书画艺术家到村里举办首届新市“村晚”,迎接蛇年春节。今年2月,新市舞蹈队正式成立,除了农忙和天气原因外,每晚7点都有广场舞。动听的曲子、优美的舞姿,广场舞的开启给新市人以美的享受。

做好“农文旅”文章,绘就“新市”画卷

现在的新市,一年四季活动不断、精彩纷呈,每一场活动都是对美好生活的礼赞。春天有元宵节、民俗文化节,拉开新市之春的序幕。夏天有消夏晚会,给村民带来夏日的狂欢。秋天有采摘节、丰收节,庆贺农民五谷丰登、硕果累累。冬天有“村晚”、广场舞,把冬雪浪漫与民俗风情交相辉映。随着各种活动的开展,新市村的点击率和知名度越来越高,“农文旅”渐渐热起来,陆陆续续吸引了一些游客前来游玩。采摘节期间,新市村接待采摘游客200多人次,给农户增加收入上万元。

去年10月18日,村里的采摘节活动被凤凰网、文旅中国网、大众网以《新市村举办原味苹果采摘节》为题进行了报道,点击量达100万+;2025年1月10日,光明网又以《新市村举办“村晚”迎接蛇年》、2月14日人民网等中央媒体以《新市村举办多彩活动庆祝元宵佳节》为题进行了报道,新市村的知名度高了,慕名前来打卡的游客越来越多。

举办采摘节,为特色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新市村现有特色产业种植300多亩,分别是苹果、生菜、大蒜等,为提质增效,村里积极协调山东省农科院的专家、教授,到果园和菜地进行现场指导,对苹果、秋月梨、蟠桃、生菜、大蒜的季节养护、土壤质量、过程管理以及现存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探讨,并就如何提高果蔬的产量和质量等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为以后养护打下坚实的基础。2023、2024连续两年举办“新市苹果采摘节”,打开了苹果销售渠道,不到年底苹果就售卖一空。

结合村内游客日益增多的情况,新市村进一步加强了人居环境整治,对村西小广场进行了升级改造,安装了健身器材、栽种了花草树木,扩大了绿植面积。修建了洗衣房,安装了智能洗衣机,供老年人免费洗涤衣物;对厕所进行了提升改造,为村民和外地游客提供方便;新市村的环境改善了,文化活动多了起来,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大伙的日子有了甜头,更有了奔头。

记者:王静静 编辑:韩璐莹 校对:李莉 通讯员:邓贞君

相关文章:

共享中国语言文化盛宴 2025“国际中文日”在北京启动04-19

探寻百年街区的“常青秘籍” ——体验消费新场景(1)04-19

济阳区新市镇新市村:一个被传统文化浸润着的村落04-18

民生计量无小事,莱芜区多方携手共筑民用“三表”监管新防线04-18

开屏策划|“我们”证明,云南是人类起源地之一!04-18

来消博会,开启一场多彩文化之旅04-18

非遗灯会旅游创新发展活动在四川自贡举办 发布非遗灯会旅游融合研究成果04-16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绿茶山”就是“金茶山”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