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彭琰
4月23日下午,记者走进深圳市委党校大礼堂大厅时被震住了——
一个圆头机器人向我“走”来,旁边一个无头两腿的机器人前后左右跺脚,像是在热身要去跑马拉松。往前走,割草机器人、美团无人车、户外急救物流无人机,机器人“大脑”盒子。拐弯处,数字人挤眉弄眼,这个我认识:来画AI相框,它把静态的大头照变成高清视频。后面更热闹,钢琴、咖啡机,还有会下围棋和象棋的机器人。一位学员正在象棋机器人对弈,每下一步就用手机拍个照。
这是上学培训呢?还是看展呢?记者来采访“医疗服务领域人工智能场景应用”专题研讨班,感觉一脚踏进了机器人展厅,好像把近期媒体热捧的“深圳机器人谷”微缩版搬了过来。
回到“前言”展示屏前读完文字,明白了:这是深圳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共同打造的AI全场景沉浸式实训平台,也是人工智能场景体验课。
这里展示了深开鸿、云天励飞、商汤科技、优必选等科技领军企业前沿技术,系统解构AI技术在智慧政务、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图谱,让参训干部零距离感知城市数智化转型核心引擎。
体验科技产品,观摩场景应用,思考行业变革,这样的培训好像要把大脑进行重置。记者采访的“医疗服务领域人工智能场景应用”专题研讨班,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医工学院院长刘洪海院士要给学员讲“人工智能赋能医疗生态建设”,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中心主任刘宏斌研究员讲“具身科技赋能智慧医疗——面向外科医生的医疗垂域的AI多模态大模型”,学员们还要去医院、企业、大学进行现场教学。
深圳3月发布《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计划》,提出加快打造人工智能示范医院。这个培训班就是聚焦人工智能在医疗服务领域的创新应用,把“计划”落实成“行动”。
自4月以来,深圳市委党校已经举办了政务服务、城市治理和医疗服务领域“人工智能场景应用”专题研讨班,未来还有7期,覆盖政务服务、城市治理、教育教学、文化旅游五大政务领域,以及科学研究、金融服务、商贸流通、创意设计、先进制造等五大产业领域。
时间往前推,2024年10月深圳就启动开展“以学促干拥抱AI”系列培训。今年在全民AI热潮之下,深圳进一步推动全市分级分类开展人工智能全员培训,同步部署各区各单位通过“AI夜校”面向居民开展培训。一时间,万名干部用AI,百万居民学AI,在鹏城蔚然成风。在此基础上,深圳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打造人工智能“学做组合课”,在本轮培训中课程不局限于知识普及课,还扩展为政策宣讲课、产品应用课、场景推广课、行业研讨课。
政策宣讲课,就是干部面对企业要做政策宣讲员,讲支持方向、操作指南,助力快速知晓政策要点享用政策红利。产品应用课,学员参加“我为深圳AI产品代言”交流活动,介绍深圳本土企业AI产品用途、性能、行业优势。场景推广课,学员要从推动工作角度研究提出本单位本行业AI赋能技术落地方案,打造“垂直领域AI场景应用”赋能培训矩阵。
既会自己用,还能给别人讲;既能讲清楚产品,还能卖得出方案。这被总结为“五懂五会”:懂知识会学习,懂政策会宣讲,懂产品会使用,懂场景会推广,懂行业会思考能力。
在记者看来,这次培训全盘联接研产用资源,实现了产业对接、产品推广、场景开发。
比如说,在各类产业班次中,注重从产业链、业务链角度选调多方学员,邀请企业代表、行业商协会代表与党政机关干部同堂培训,共同研究探讨行业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现状、难题,推动学习培训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同步推进。
又比如,组织学员结合各自行业领域场景开放特性,研究填写《人工智能分级分类场景开放机制表》,建立需求清单、技术清单、场景清单,作为培训成果提供至市人工智能产业办公室汇总掌握、持续跟进。
今年以来,人工智能热席卷全国。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推进全域全时全行业应用场景开放,把整个城市作为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场。由深圳市委组织部组织、市委党校实施的本轮人工智能系列培训,在培训中“植入”产品、技术,搭建起技术供给与治理需求精准对接对接的桥梁,以“场景应用+能力锻造”创新范式,为深圳建设人工智能先锋城市锻造复合型干部队伍。
一句话总结:AI培训好给力,“五懂五会”真拼命,服务产业尽全力。
相关文章:
记者观察 |“机器人谷”进课堂,干部“五懂五会”好拼!04-24
省药监局二分局联合省审评查验中心开展普通化妆品安全评估法规宣贯培训04-24
深圳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04-24
拥抱智能化时代 未来课堂这样做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