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99元代客扫墓?别让我们的思念成为“拍卖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20:31:00    

□解博渊(浙江传媒学院)

清明时节,代扫墓服务悄然进入了大众消费市场。据封面新闻:除个人兼职,殡葬店、殡仪馆、公墓陵园、跑腿公司都推出相关服务。UU跑腿数据显示,今年清明节前两周,代祭扫订单量同比上涨58%,海外用户占比12%,服务均价500 - 800元,高端定制最高4999元。

其实,代祭扫服务早已不是“新兴产业”。近年来,很多无法为亲人扫墓的人都开始选择这样的方式来寄托思念。这一现象也折射出当代社会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的碰撞。清明祭扫,本质是我们对已逝亲人的缅怀,更是我们民族对于生命的敬畏,是深厚情感连接的具象化表达,更是清明慎终追远文化符号的深刻体现。而那些出行不便的人、无法归乡的游子、工作繁忙的打工人,通过代祭扫服务,在已逝亲人墓前放一束白花、鞠上一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寄托对亲人的思念,弥补不能到场的遗憾。因此,代祭扫服务有其存在的市场空间和必要性。但4999元的天价则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关于这项服务的争议,在笔者看来,这难道不是将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异化成用金钱衡量的拍卖品?

首先,代客扫墓价格的层层攀升,和个别人用真钱烧纸的行为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扭曲了我们对亲人的真挚情感。让思念成为电子拍卖行里可以被层层加价的拍卖品,祭扫的人通过不断加价来彰显自己思念的重量,带来的不仅是奢靡之风,还有攀比之气、形式主义,让清明变得不再“清明”。

而从商业角度分析,代客祭扫缺乏行业标准和规范,还有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风险。线上服务中,茅台酒是否为正品,并是否真的用于扫墓,顾客很难掌控。而耗时“8小时”的扫墓,更像是一个揽客的噱头,如此“大费周章”本无必要,其服务质量更是难以监管。除此之外,跑腿公司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花高价收获低质服务的现象层出不穷,这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也败坏整个行业风气。

清明的真正意义从来不是物质的奢华、形式的繁复,而是我们内心情感的那份庄重与质朴。扫墓本身是活着的人寄托对亲人情感的一种仪式,当我们在亲人墓前,擦拭墓碑,摆放鲜花,喃喃着对亲人的思念,以及自身那些无法诉说的疲惫与烦恼,最后再说上一句,“放心吧,你在那边也要好好的。”我们和逝去亲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在这一刻变得更为牢固和绵长。也正因如此,清明祭扫成为中国人表达情感的一种特别方式,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代代传承。

在注重效率和质量的时代里,我们的确可以用金钱买到方便与品质,但亲情的连接不应被水涨船高的“明码标价”所异化。清明祭扫是对逝者的缅怀,是对生命的尊重,更是生者给予自己的慰藉。这样的情感固然可以通过代客祭扫来实现,但却不应被豪华包装摆上货架、待价而沽,助长了铺张浪费和相互攀比的不良风气。与其追求这种形式,我们倒不如把对亲人的思念藏于内心,深深追思、好好生活,因为在我们缅怀追忆的同时,那些逝去的亲人,也会希望活着的人会活得更好。

相关文章:

刷新春运单日纪录!这个假期高铁出行好火热04-07

“租赁经济”升温,新消费观念引领潮流04-07

2025年清明档票房3.78亿 总人次929.82万04-07

国企!六险一金!云南金杉工程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招人啦04-07

691.7万人次!假期成都旅游好火04-07

2025清明档电影总票房3.77亿元04-06

创新高!7.9亿人次!04-06

4999元代客扫墓?别让我们的思念成为“拍卖品”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