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市集有乾坤 “大陈小集”打开年轻人的市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07:3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李洁薇 祝梅 通讯员 陈洋波

共享联盟·义乌 陈健贤 摄

清明小长假期间,每天早上7时,晨雾还未散去,义乌大陈镇宦塘村村民骆贤文就蹬上三轮车,紧赶慢赶来到大陈镇第二届春笋文化节的市集摊位前。他卸下两米高的冰淇淋机,给烤肠机加上炭火,按下鸡蛋仔模具预热键,一天的生意开始了。

刚到9时,市集便热闹起来。“老板,给我来一个鸡蛋仔和冰淇淋。”来自南京的90后小许趁着清明探亲的机会顺道来赶集。没有“高大上”的包装,不见“价格刺客”,许多像小许这样的年轻人一下就被这乡间市集浓郁的烟火气吸引住了。

热闹背后,是百年市集与消费新趋势的一次双向奔赴。大陈镇的市集有500多年历史,以前农历每月逢三、六、九开市,农历五月十三还会有一次连续五天的大集。然而前些年,由于缺乏组织,市集上本地农户的参与度逐渐降低,乡土气息也愈发稀薄,成为了平价服装百货的小卖场。

转折始于对消费新趋势的敏锐洞察。这几年,周边乡镇的农产品直播、乡村游红红火火,如何把农村消费这把火点到大陈镇来?

“当时大家讨论了好几轮,突然意识到,摆在眼前的不就有一个百年市集的招牌吗?”说干就干,大陈镇强村公司董事长陈黎明还记得,2019年起,大陈镇下力气挖掘整合各村农文旅资源,打造面向年轻人的农文旅品牌,将市集命名为“大陈小集”。强村公司积极参与其中,并通过一系列创新活动激活乡村消费潜力。如今的大陈小集不仅有每日开市的常规市集,更有定期策划的大型市集活动,此次的春笋文化节便是创新实践之一。

春笋文化节现场,记者观察到,不到一个小时,骆贤文就卖出了20多份冰淇淋。“市集特别热闹,收益也相当不错。”骆贤文告诉记者,3年前,他还是镇上烤肉店的老板,看到自家周边大陈小集的市集办得红红火火,便报名尝试参与。

“真没想到,仅仅3天,净收入就有一万多,这可比守着烤肉店强太多了。”他的手机里还存着全年的赶集日程表:4月春笋文化节、5月龙虾市集、7月水上星光夜市……2025年才刚过去四分之一,这位“市集专业户”已经参加了10多场大集。

市集红火了,附近农户的收入也噌噌上涨。大陈镇村民郑荣华做的手工麻糍已经有了固定的粉丝群。“义乌、浦江、诸暨这些周边地方的客人,只要吃过一次,大都会加上微信复购。”他一边整理原材料一边说,“靠着市集的收入,我还给儿子买了辆车呢!”

从最初致力于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到精心打造沉浸式消费体验,再到逐步构建乡村消费生态圈,大陈小集这场农村消费“实验”,最核心的还在于打开了年轻人的市场。

和物资交换年代的市集不同,如今,这种返璞归真的乡村大集,已经成了年轻人释放压力的“世外桃源”。在这里,大家可以随意砍价,尽情逛吃,在充分体验“闭眼买”的获得感的同时,还能享受自然美景,有效释放工作、生活的压力。靠着一场场市集活动的带动,2024年大陈镇接待游客182.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5亿元。

花样市集火热出圈,销售配套也紧紧跟上。近年来,大陈小集通过“线上+线下”双轨模式,将市集摆进城市商场、直播间和团购群。据悉,2019年至今,大陈小集在上海、杭州等地组织主题市集90余场,积累粉丝2万多人,农副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区、市),2024年线上线下销售额达980万元。

尽管如今市集越来越多,竞争也愈发激烈,但面对未来,陈黎明依旧信心十足:“我们会利用好大陈的资源优势,运维好现有的市集项目,并配合当地政府推动马畈、赛车公园等景区转型升级。”接下来,大陈小集将继续深入挖掘大陈镇特色农产品背后的故事,通过文化包装、直播带货等形式,让农产品更具吸引力,拓宽销售渠道。同时,联合周边乡村打造乡村旅游环线,把市集巧妙融入其中,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乡村烟火气。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青海今年计划投资16.64亿元 推进乡村电网升级04-13

“开展首日,接到了来自澳洲的订单!” 400多家参展商共享花园盛事04-12

湖北保康:下沉乡镇赋能 密织农村“防火网”04-11

这里的市集温暖人心!04-09

农村市集有乾坤 “大陈小集”打开年轻人的市场04-09

云阳平安镇“村BA”开赛 万开云毗邻乡镇产业联盟成立04-08

AI遇见世界,少年点亮未来!高新中学举办第22届英语文化节04-08

汉台 : 乡村学校少年宫,点亮乡村孩子多彩梦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