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属制度是一个社会学术语,它指的是社会中由血缘、婚姻和收养等关系构成的系统,用以规范个体间亲属关系的称谓和权利义务。具体来说:
血缘关系:
基于血统联系形成的亲属关系,如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
婚姻关系:
由婚姻联系形成的亲属关系,如夫妻、岳父母、儿媳、姻亲等。
收养关系:
通过法律上的收养程序形成的亲属关系,如养父母、养子女等。
亲属制度不仅是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体现了文化层面的制度规范,并通过亲属称谓体系反映人们之间的亲属关系及相应的权利与义务。
亲属制度在不同文化和法律体系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规定,但通常都包含了对家庭成员间权利和义务的明确界定。例如,在多数法律体系中,亲属之间的身份和称谓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改变,如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即便父母离婚,子女在法律上仍然认定双方为父母。
亲属制度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结构中人们如何定义和构建家庭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如何影响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法律权利
相关文章:
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贡献医保力量04-15
辽宁省:落实育儿补贴制度,稳定住房消费04-10
谋定养老金融“规划图”,国寿寿险创新构建多元个人养老金产品矩阵04-02
金融赋能养老产业创新发展04-01
中英双语 | 秋平:扎实推进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03-18
新农合新在哪里01-16
政策制度有哪些内容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