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描述的是什么战争(《十面埋伏》都分哪十段)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11 12:18:32    

这首曲子反映了楚汉相争的历史题材,分为作战前的准备阶段、作战情景、战争的结局三大部分。

该曲的重点段落是:“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描写刘邦用十面埋伏之计击败项羽的激烈战斗场景,格调激越昂扬。

乐曲主要由不同音乐材料根据乐曲的内容构思和结构布局连缀而成,其中也有变奏和展衍等作曲技法的运用,使乐曲在音乐发展中具有内在的联系。

全曲共分十段:

第一段为列营。在强烈的战鼓声中揭开了战争的序幕,曲子模拟古代战争中的军鼓、军号、炮声、马蹄声等典型的战争音响,通过宫调和调式的游移变化,造成强烈的戏剧性效果,为人们展现了古代战场的壮阔情景。

第二段为吹打。曲调气韵宽广而雄壮,琵琶用“长轮”指法演奏,在每一小节强拍上用和音衬托旋律,类似于吹打乐曲中常用大锣“压板”,因而使我们联想起演戏中元帅出场时前呼后拥的庄重场面。

第三段为点将。它属于“吹打”。后半部分的变化重复,是对“吹打”的补充,描绘出调兵遣将的情景。

第四段“排阵”和第五段“走队”是新的音乐材料,曲调简单,节奏均匀而显得有些机械。它与“吹打”气息宽广的旋律相对比,描绘了军士们在演阵时有组织有规律的势态,气氛肃穆。“走队”的变化,重复采用“换头、合尾”,头上两小节与“排阵”不同。

第六段为埋伏。此段以递升递降的旋律和句幅的递减,加之速度和力度的渐增,形象地表现了伏兵重重、楚军被围得水泄不通的情景。

第七段为鸡鸣山小战。从埋伏到小战,两军短兵相接,为了表现紧张的战斗场景,作者运用多种手段来塑造音乐形象。

第八段为九里山大战。“大战”表现汉军的勇猛进攻,势如破竹,不可抵挡。

第九段为项王败阵。这段慢起渐快的同音进行旋律和马蹄音调,表现项王及其随从突围惊逃之状。

第十段为乌江自刎。这段悲歌表现了项羽这位失败英雄自刎前复杂的心情。乐曲最后四弦一“划”后急“伏”,音乐戛然而止。

相关文章:

计算机软件开发就业前景09-22

形容春天的诗词句(古诗词里的春天,美得妙不可言!)09-22

dc调光是什么意思(DC调光和PWM调光的差别在哪?)09-22

水泥地板漆施工方法(水泥地板漆的危害有哪些?)09-22

非传统安全包括什么(论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构成的现实威胁)09-22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秋指的是多久09-22

黄原胶的危害有哪些,含羟苯丙酯的护肤品可用吗09-22

饱和脂肪是什么有什么危害吗(饱和脂肪有什么好处?)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