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观的理解(生死观对人生的影响)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27 09:34:58    


生死观与人生

第一,什么是生死观?


生死观就是人们对生与死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决定着生死观,不同的人生观对生与死有不同的评价,从而形成不同的生死观。生老病死是人的规律,人一出生,就意味要死亡,生死本是一条线上的两端。生是奋斗,死是休息。生是活跃,死是睡眠。人是不可能超越生死的,但人的精神则是可以超越生死的。怎么对待生死,就因人而异了。人生不售返程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生命是单程路,不论你怎样转来转去,都不会走回头路,你即使上天的本事,也买不到返程票,你一旦明白和接受这一点。人生就简单得多了。生命的意义是在于活得充实,而不是在于活得长久。不管是汉朝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还是南宋的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都是值得社会提倡的生死观。

第二,生死观的类型


历史上关于生死的观点: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生取义”,司马迁的“泰山或鸿毛”,庄子的“生是偶然,死是必然”。毛泽东的“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去死比鸿毛还轻”。

在中国的儒家、道家、禅宗中都有着“超凡入圣”的理想追求。而“超凡入圣”就必然有着一种“超越生死”的态度。它们的“超越生死”的态度虽不相同,但无疑对人们的“生死观”有着重要的正面意义,人们定会从中得到提高精神境界的启示。

儒家的生死观。 儒家生死观的基本观点是“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道德超越,天人合一,苦在德业之未能竟。因此,它重视的是生前,而非死后。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人虽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有限个体,但却能通过道德学问之修养而超越有限之自我,以体现“天道”之流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古圣代贤认为,虽然人的生命有限,但其精神可以超越有限以达到永存而不朽,这就是在道德、事功和学问上有所建树的圣贤者们与一般人的不同之处。人活着的时候应努力尽自己的社会责任,那么当他离开人世的时候是能得到安宁,是问心无愧的。 儒家并不以死为苦。照儒家看,“德之未修,学之未讲”是个人的痛苦;而更大的痛苦是来自其社会理想之未能实现。

道家的生死观。 道家生死观的基本观念是“生死气化,顺应自然”。顺应自然,与道合体,苦在自然之未能顺。照道家看,生和死无非都是一种自然现象。老子认为,如果人不太重视自己的生命,反而可以较好保存自己。这和他的“无为”、“寡欲”思想相关连。“死而不亡者寿。”照老子看,“道”是超越的永恒存在,而人的身体的存在是暂时的,如果人能顺应自然而同于道,那么得道的人就可以超越有限而达到与道同体的境界,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是对世俗的超越与升华。庄子认为,生、老、死都是自然而然的,死不过是安息,生死无非是气之聚与散。


在道家看来,以不能顺其自然为苦,一切都应顺应自然,不可强求,虽出于好心,但破坏了其自然本性,则反受其害,这是庄子的忧虑。庄子看,人往往喜欢追求那些外在的东西,从而“苦心劳形,以危其真”,这样就会远离“道”,而陷入痛苦之中。故“苦在于自然之未能顺”。

禅宗的生死观。 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苦在无明之未能除。 佛教认为,人世间是一大苦难,人生有不能逃避的“八苦”。人之所以不能逃避这种种苦海,是因为“无明”(不觉悟)引起的。佛教的教义就是教人如何脱离苦海。佛教传入中国,经过五六百年,在中国形成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若干个宗派,其中以禅宗影响最大。

这个佛教宗派以“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为其生死观的基本观念。缔造者慧能认为,佛性就是人的本心(或本性),明了人之本心,即洞见佛性。如果一个人能自觉地把握其生命的内在本体,那么他就达到了超越生死的成佛的境界。禅宗还创立了一能达到此境界的修行法门——以无念为宗,即以“无念”为其教门的宗旨。在接触事时心不受外界的任何影响,“不于境上生心”。因此,人并不需要离开现实生活,也不需要坐禅、读经、拜佛等等形式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照样可以达到超越生死的成佛境界,“挑水砍柴无非妙道”。这种超越生死的成佛境界,全在自己一念之悟。“悟”只是一瞬间的事,这叫“顿悟”,瞬息间克服“无明”而达到永恒的超生死的境界,这就是禅宗所追求的“成佛”境界。

基督教的生死观 。 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苦在罪孽之未能补。基督徒相信肉体的复活和不朽。他们相信,大约二千年前,耶酥——天主之子和天主自身在巴勒斯坦压为人身,除了罪孽,在任何事情上接受了人的条件。耶酥,就是基督受难者,被判处死刑并钉在十字架上,在他临死之前和众门徒共进了最后的晚餐。他提前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他的朋友们和那些将来信奉他的人们。他想将人们从压迫他们的苦难、痛苦以及令人绝望的死亡中解救出来。为此,他求助于一种在人间可实现的新生活,一种自由、友爱、通往永恒的新生活。于是他第一个通过复活从死亡到达永生,他并且承诺有一天会回来,他们也将通过复活进入永生。

“所谓生命意味着有生命的东西不断更新”,因此,死亡乃是生命的必然结果。环境为好的事务提供便利,消灭那些有害的,对那些没有表现出利弊的新事物则让其等待。命运就掌握在每个人自己的手心里,“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试着接纳和缓解他人的痛苦,尤其是最弱小和最穷困的人,使世界变得更有人情味、更加幸福。这样,即使你在失去生命之后,也会获得复活,获得通向永恒的生命。反之,若是将他们扔到绝望之中,人类将会沦落到暴力和冷库之中,你也会痛苦而绝望的死去,永世不得超生。

对于基督徒来说,苦莫过于不能修补罪孽,无法战胜死亡。遭受此苦难的人定是那些不做他所愿意的好事却做他所憎恨的坏事之人。比如发动战争的狂暴之徒,他们身上的某种疯狂让他们去发动一场任何人也无法控制、最终连发动者也一并扫荡的灾难,犯下了滔天罪行。从另一方面看去,在基督徒中,瘟疫带来的死亡率远远小于在其他人中间。事实上,基督徒不是将患者扔到大街上而是照顾他们,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将得到永生。可见人之苦在于罪不能补。

马克思主义生死观。 “一人生死之言,本精神不灭、物质不灭为基础(精神物质非绝对相离之二物,其实即一物也,二者乃共存者也)”在毛泽东看来,生不可恃,死不足畏,生与死是相对的,同一的,生死看作必然的规律,生死是必然的,“有生必有死,即自然物有成必有毁之法则。”

相关文章:

计算机软件开发就业前景09-22

形容春天的诗词句(古诗词里的春天,美得妙不可言!)09-22

dc调光是什么意思(DC调光和PWM调光的差别在哪?)09-22

水泥地板漆施工方法(水泥地板漆的危害有哪些?)09-22

非传统安全包括什么(论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构成的现实威胁)09-22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秋指的是多久09-22

黄原胶的危害有哪些,含羟苯丙酯的护肤品可用吗09-22

饱和脂肪是什么有什么危害吗(饱和脂肪有什么好处?)09-22